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吉林经开区规模工业企业研发(R&D)内部经费年支出金额占全市总额的54.2%,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资源集聚特征进一步凸显。
经过多年发展,吉林经开区发展形成了新材料、精细化工、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和生物、航空、现代物流服务业三个特色产业,聚集了一批重要工业企业,去年规模工业产值占全市比重16.4%。
吉林经开区将科技创新作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动力。围绕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,吉林经开区推进政产学研深度合作,实现企业技术需求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精准对接,合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,加快科技成果转化。
吉林化纤与吉林大学、大连理工大学、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院所紧密合作,聚焦碳纤维及复材领域卡脖子技术开展攻关,去年投入研发经费超过3亿元,实施了高性能碳纤维制备、编织领域专用35K碳纤维、高碳得率湿法高性能原丝产业化等60余个研发项目。经过技术攻关,35K大丝束成本下降40%,T700级湿法产品已逐渐替代进口,T800、T1000级干喷湿法碳纤维技术取得了巨大突破。去年,吉林化纤申请专利24项,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。
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,吉林经开区加快完善国家级化工新材料科技企业孵化器功能,建设适应开发区未来发展需求的经济化工中试基地,同时布局省科创中心、重点实验室、科学家工作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,着力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。
科技创新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。吉林北沙制药去年利用吉林经开区科技创新平台,实施10多个研发项目,投入研发费用3000余万元。通过技术创新,北沙制药不断降低维生素E生产成本、提升产品质量,2024年利润比上年增加2.6亿元。(温月)